1)去除浇道、溢流槽及其毛刺,通常采用冲床冲切。冲切后一般不再手工作业。冲床难以去除时,可用手工去除,但不得引起缺肉和变形。2)产品需精修时,可用砂轮机、砂轮磨光机或抛光机打光,不到位的部位用刮刀、锉刀加以修整。3)压铸件发生变形时,可用专用胎具和设备校正,校正后应需退火或时效处理。2、压铸件的检验。压铸件检验一般由供需双方确定,常规检查项目为:1)化学成分和压铸试样力学性能,应符合/T15115的规定。2)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,应符合铸件图纸,尺寸公差按GB/T6414规定。3)压铸件的外观质量表面光滑不得有裂纹、疏松、气泡和任何穿透性缺陷。4)其他用户需要检验的项目。
1、所有原材料及熔炼用工具都要仔细 表面的锈迹、油污及熔渣等,中间合金和回炉料的质量也要控制好,质 差的回炉料如碎金属屑、浇冒口不宜大 使用。金属原材料、变质剂、精炼剂,浇包和搅拌勺等在使用前都应烘干,而柑锅则应预热至暗红色方可加入熔料。通常在金属表面除了凝聚水外,还有与金属氧化膜作用形成的结晶水,在200—300℃ 低温烘烤只能去除部分凝聚水和熔解水,只有在500℃ 以上才能较容易除去大部分结晶水。2、操作中应尽量缩短熔炼时间,减少铝合金的吸气量。熔炼温度不宜过高,温度越高,吸气量越大,一般不超过800℃ ,熔炼过程要有测温装置控制。另外,还要控制变质时间,变质时间越长,变质温度越高,氧化与吸气越严重。
压铸件壁厚度(通常称壁厚)是压铸工艺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,壁厚与整个工艺规范有着密切关系,如填充时间的计算、内浇口速度的选择、凝固时间的计算、模具温度梯度的分析、压力(终比压)的作用、留模时间的长短、铸件顶出温度的高低及操作效率;a、零件壁厚偏厚会使压铸件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,薄壁铸件致密性好,相对提高了铸件强度及耐压性;b、铸件壁厚不能太薄,太薄会造成铝液填充不良,成型困难,使铝合金熔接不好,铸件表面易产生冷隔等缺陷,并给压铸工艺带来困难;压铸件随壁厚的增加,其内部气孔、缩孔等缺陷增加,故在保证铸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,应尽量减小铸件壁厚并保持截面的厚薄均匀一致,为了避免缩松等缺陷,对铸件的厚壁处应减厚(减料),增加筋;对于大面积的平板类厚壁铸件,设置筋以减少铸件壁厚;根据压铸件的表面积,铝合金压铸件的合理壁厚如下:压铸件表面积/mm2壁厚S/mm≤251.0~3.0>25~1001.5~4.5>100~4002.5~5.0>4003.5~6.0。
连铸连锻工艺的本质,就是在用一台设备上,在同一套模具内,其铸造充型与锻造连续完成。 连铸连锻工艺并不是一种新的工艺,它的原理有很长的历史了。 典型、 简单的连铸连锻工艺,就是我们熟悉的液态模锻(熔汤锻造)工艺。而压铸模锻工艺,形象地说则是一种用自动化程度 高专用设备,生产出结构与普通压铸件一样复杂的液态模锻件。正因为如此,压铸模锻件与普通压铸件在外观上我们不易分别出来。 与连铸连锻工艺生产出来的毛坯质量相近的,是“先铸后锻”工艺。先铸后锻工艺我们很常见:毛坯生产共需两套模具,一套用于手工普通金属模铸造,另一套则用于使用摩擦冲床或液压机完成的精锻。 压铸模锻工艺是近年来才在 上兴起的工艺,由于受zhuanli技术的限制,该工艺在我国还不多见。我国现已生产出包括跑车锻压活塞、小缸体、 运动摩托车车架(6061材料)、小轮毂在内的各种毛坯。
退火处理:周边超音速电弧喷涂压铸件加热到通常在300℃上下,保温一段时间后,随炉冷却到室温的工艺称为退火。退火的时候,固溶体会出现分解,相质点出现聚集,能够去除铸件的内应力,让铸件的尺寸保持稳定,避免变形,增强贵州超音速电弧喷涂铸件的塑性。固溶处理:将铸件加热到差不多在共晶体的熔点,然后在这样的温度下持续久一点,然后迅速冷却,让强化组元能够好地溶解,保存这个高温状态一直到室温,这一工序就叫做固溶处理。固溶处理能够增强铸件的强度和塑性,提高合金的抗腐蚀能力。固溶处理的作用通常和固溶处理温度、固溶处理保温时间、冷却速度三个方面有关。
化学抛光:是用化学介质,溶解掉压铸件表面微观凸出部分,从而得到光滑的产品表面。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设备,抛光设备投资少;操作方便;可以抛光形状复杂的工件;并且可以批量抛光,提高抛光效率。使用化学抛光的锌合金产品,可迅速得到光亮的外面,同时以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,并且易于电镀、喷涂等工艺的进行。电解抛光:电解抛光的基本原理与化学抛光相同。但与化学抛光相比,电解抛光可以消除阴极反应的影响,得到很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