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压铸工艺主要由四个步骤组成,这四个步骤包括模具准备、填充、注射以及落砂,它们也是各种改良版压铸工艺的基础。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向模腔内喷上润滑剂,润滑剂除了可以帮助控制模具的温度之外还可以有助于铸件脱模。然后就可以关闭模具,用高压将熔融金属注射进模具内,这个压力范围大约在10到175兆帕之间。当熔融金属填充完毕后,压力就会一直保持直到铸件凝固。然后推杆就会推出所有的铸件,由于一个模具内可能会有多个模腔,所以每次铸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个铸件。落纱的过程则需要分离残渣,包括造模口、流道、浇口以及飞边。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一个特别的修整模具挤压铸件来完成的。其它的落纱方法包括锯和打磨。如果浇口比较易碎,可以直接摔打铸件,这样可以节省人力。多余的造模口可以在熔化后重复使用。通常的产量大约为67%。
通常所说的压铸型结构的改进、革新,无非是对以往不合理的铝铸件结构而言。一位铝铸件设计人员,应熟悉压铸型的制造工艺和铝铸件的生产工艺,以便使设计的铝铸件符合制型 简单、生产操作 方便的要求。铝铸件的缺陷多种多样,除成因简单的尺寸类缺陷外,其它常见缺陷可分为成形类、脱模类、气孔类和金相类等四大类。在诸多影响铝铸件缺陷的因素当中,压铸工艺参数的影响大,可引起各种缺陷的产生。选用压铸工艺参数时,在满足成形工艺的前提下,应尽量采用较低的浇注温度、压射速度及压射比压,以提高铝铸件的总体质量水平。
内江喷漆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:1、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,2、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;3、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;4、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,避免尖角。在设计周边喷漆压铸件时,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。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、顶面推杆的位置、铸孔的有关要求、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。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,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,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。
对于铝铸件多种化学浸涂法都可用来获得装饰性的耐蚀涂层。铝铸件能进一步涂漆,也能不涂漆。要求具有耐磨性时,单用化学处理是不够的,但可作为涂漆前的预处理。表面上多余的化学溶液可用清水冲洗掉,然后布擦干或用自然干燥。如果铝铸件还要涂漆,就要尽快完成并尽可能不沾污铝铸件。采用合适的底漆时,铝铸件也可以象其它材料一样很容易地上珐琅、涂漆和喷清漆。铝铸件表面的载化物薄膜有耐蚀作用,所以在许多用途中,都不需要进一步处理。一些机械方法,举个例子说,把铝铸件与所选定的磨料及抛光剂装在滚筒中进行滚磨,就能获得好的光洁表面。抛光可使铸件表面光洁并具有反射能力,但是效果在 程度上取决于合金类型及铸件铝的硬度。喷丸能获得无泽表面,使用钢丝刷则获得平整的无泽表面。电镀、涂漆及阳极处理等一些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防蚀能力,并使零件外表美观。